盘点中国民用无人机圈内经典语录
2016-12-16
最近几年无人机很是火爆,无人机圈内人士纷纷发表言论。雨飞君今天就盘点下中国民用无人机圈内的经典语录,看看这些大牛们都发表了哪些惊人的观点和评论。声明:所引资料皆来自网上,尤以微信公众号文章居多。
AOPA秘书长张峰经典语录(2014年10月):
“无人机是推动通航产业发展的一块敲门砖。在未来发展中,中国与世界比肩甚至超越就是从无人机入手。”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(AOPA)秘书长张峰在2014年10月举行的中国(成都)国际通用航空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,无人机的发展使得通航作业成本得到极大的降低,而物流方面应用将是下一步民用无人机的增长爆发点。
零度智控CEO杨建军经典语录(2015年1月):
“这个问题,可能要从航天中‘归零’这个词说起,所谓‘归零’就是发现问题一定要解决,如果问题没有归零,就不可以进行下次试验。航天项目任何一个细节出点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,所以做事需要非常非常严谨。零度,就是希望能把智能控制的精度做得很高,误差做到0度。”杨建军对公司名字的解释。
“无人机系统是个有机整体,优秀的无人机集成化程度很高。飞控、云台、相机、图传等,所有东西都是围绕飞行平台来定制的。目前,市场上还没有像手机那样的通用方案,每个领域都需要多年积累才能完成,因此,无人机创业还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。”
2011年10月,中航杯结束,杨建军终于能分出精力来投入多旋翼产品的研发了,并于2012年五一假期前拿出了相应产品:“虽然可惜,但无论怎么说,在多旋翼领域大疆是第一,零度就是第二,当时就是这样的市场格局。”
“大疆可能更关心性价比,我们关心更多的是安全性。”
(飞控、云台、相机、图传)这四部分,虽然每项都有公司在做,但都要做到大疆那样的高度:“据我所知,目前除了零度智控,市场上好像还没有第二家。”杨建军显得很自信地说。
杨建军同样认为差异化有必要:“大疆要做大众市场,可能更关心性价比,我关心的是安全性,这就是我的差异化,但资本不一定懂,他们觉得安全性这东西太虚,我只能说掉下来砸到人砸到车,这样的事还没有真正发生,但可以预见的是,如果无序的发展下去,这种事情是迟早的。”
与零度智控相关的经典语录(2015年2月):
“我们投资了零度科技5000万,成立的合资公司,占股60%。等于我们花5000万获得了入门券,控股了未来可能带来很高盈利的公司,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。”2015年2月的某晚,深圳,盐田明斯克航母的甲板上,雷柏的创始人兼CEO曾浩怀着激动到略带颤抖的声音,向来参加发布会的观众,讲述着雷柏与无人机的故事。
臻迪集团创始人郑卫锋经典语录(2015年4月):
“经常有人问我,你对大疆怎么看,我说我不看大疆,臻迪智能和大疆完全不在一个维度里竞争,臻迪的无人机产品只是我们的前端,我们做的是背后的数据生意。”郑卫锋如此定义臻迪智能的打法。在他对于商业模式探索的逻辑里,只信奉8个字:“与其更好,不如不同”。
对于无人机市场当前的火热,郑卫锋十分警惕。在他看来,不出3年,无人机领域注定是一片红海。“我们做过测算,研发和迭代一款无人机,需要养几十人的团队,开模最少需1000架,从首版到推广,至少需要1个亿左右。”
大疆创新CEO汪滔经典语录(2015年5月):
我很欣赏史蒂夫·乔布斯的一些想法,但世上没有一个人是让我真正佩服的。你所要做的就是比别人更聪明——这就需要你与大众保持距离。如果你能创造出这种距离,意味着你就成功了。
中国人总认为进口产品的质量一流,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一般。好像我们自己的东西总是二流产品。我对整个市场环境感到不满意,想要做些事情来改变这种状况。
其实我自己给公司定了一个口号:激极尽志,求真品诚。意思是激发我们极尽的志向。中国其实从以前来讲,做低附加值的产品,做便宜货,走低性价比路线。我再也不要这样的生活,需要在擅长的领域,不光做全中国最强,甚至要做全世界最强,全宇宙最强。求真品诚是不断追求真知灼见。在这个社会上,充斥着大量的歪理邪说。每个歪理邪说听起来,有几百个道理,这些道理了中,只有极少部分,是值得大家去做的。追求真知灼见在做出正确的选择中,是很重要的东西。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,变成善良的人,真诚对待事业,真诚对待合作伙伴。
汪滔驳斥了3D Robotics所谓的成功几率。他说,“3D Robotics更容易走向失败。他们有钱,但我的资源更为雄厚,实力也更为强大。当市场规模很小的时候,我们都很弱小,但是我还会打败他们。”
说明:这段话是汪滔在2015年说的,2016年初3D Robotics的没落,印证了汪滔的远见。
零度智控CEO杨建军经典语录(2015年7月):
杨建军的微信签名也表现出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:“在世界的尽头,放下一切,重新开始。”
“我很反感员工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,别的事情就不去想、不去管。科技行业需要创新,只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今天做的事情,很可能明天对大局就失去了意义。”杨建军说,“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,这样的员工很容易被淘汰;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都这样,这个公司就会被淘汰。”
杨建军介绍道:“将视觉追踪技术应用到无人机上面,我们是全球第一例。”
杨建军表现得很乐观地说“在无人机的所有技术点上,我们全部能够与大疆对标。尽管我们做消费市场晚了些,但在这个市场主要是靠产品说话,随着我们将技术变成新品不断推出,会逐渐被市场了解的。”。
飞控是零度智控扬名无人机圈的一张王牌。零度智控市场经理告诉记者,在无人机领域掌握飞控、云台等全部六大技术且能整机量产的公司,放眼望去,市场上只有大疆和零度智控两家。目前市场上至少有400多家无人机公司。“能在市场上卖整机且大规模出售的,只有我们和大疆两家。”王春玲肯定地说,零度智控是一家被价值低估的公司。而面对大疆占据70%的市场的现实,他们当下惟有“站稳老二的位置,然后推新产品去抢更多市场份额”。
与零度智控相关的经典语录(2015年7月):
2015 年7月,有记者采访深圳零度的市场总监姚本超,文章写道:
在姚本超看来,目前市场对于深圳零度的认识是欠缺和不全面的,业内普遍认为深圳零度是以“大疆跟随者”或“无人机老二”的形象立足于无人机市场,这个认知其实是不正确的。在专业无人机市场,深圳零度母公司零度智控与大疆一争高下,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大疆CEO汪滔的确认。在接受《福布斯》杂志专访时,汪滔就曾表示,零度智控、广州极飞是大疆最主要的竞争对手。零度智控和大疆在专业领域的市场占比相差无几,在技术方面更是不相上下。在专业航拍市场,零度智控对大疆全线产品构成强有力的竞争。
姚本超说:“不会,我们是不会打价格战的。但是会考虑同价不同质的竞争策略。在同样的价格下,我们的产品能提供更多的‘个性化’功能如自动避障、视觉跟踪来吸引用户。总之,我们会和大疆保持快速迭代竞争关系。因为双方都拥有技术积累,主要打法就是通过产品方面的快速迭代来实现功能升级,就这点业内其他厂商目前可能还无法实现。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,我们会推出第二代产品,除了4K像素等基本配置外,还会增加零度独有的新技术,为整个市场带来新选择。”此外,深圳零度和大疆在产品布局方向上也会存在差异性。深圳零度有可能会关注更小更智能的方向。
采访过程中,姚本超对雷锋网表示,深圳零度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厂商短时间所无法赶超的。谈及竞争对手大疆,姚本超更多的是表示肯定,同时也不回避“竞争”的态度。姚本超强调:“放眼全球市场,短期内能与大疆形成竞争的也许只有深圳零度。”
疆域CEO陈思达经典语录(2015年10月):
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实力的人,现在市面上90%的无人机公司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靠简单的硬件堆砌DIY,所以市场空间还很大。我认为炒作噱头博人眼球的公司只不过是昙花一现,无人机就是要用产品说话,坚持创意和特色才能走到最后,所以我觉得现在一点都不晚。以我对于无人机这么多年的专注和研究,还有这么强大的技术团队,以及多年来持续的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工业设计,我们将打造出非常成功的无人机产品。
认真做产品,就要耐得住寂寞,一个人历练的多,就会变得沉稳、内敛,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靠产品说话,过多的宣传没有实质性的意义。
一飞智控创始人齐俊桐经典语录(2015年11月):
大疆的成功得益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比如:起步早、深圳产业配套完善、汪韬个人对技术的追求极致等,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大疆站在了无人机行业的风口。
总体来说,商用级无人机现在还处在虚火的阶段的主要因素包括:用户用不了、用不起和用不好。用不了,指政策空白,但这个问题一定会逐步解决,比如:农用无人机补贴已经陆续出台,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国家对这种商业应用形式的承认;用不起,是因为当前商用级无人机价格较高,动辄十几万甚至上百万,这是因为市场需求较小、竞争不充分造成的;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用不好,即商业应用的载荷都比较大,飞行环境复杂,比如低空或城市,无人机不够智能,还无法自主面对这样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,从而增加了使用难度。
科比特卢致辉经典语录(2015年12月):
我们是第一家自主研发,掌握碳纤维一体化成型工艺的中国企业。“三防”是我们机器的基本标准,同行的许多竞品还防不了雨。我们经常为一些企业做代工,目前工业级市场上百分之八十的三防机体都是我们来造的。
高通的芯片,性能、配置也好,都是以消费级无人机标准来做的。这就会使得消费级别的无人机的竞争非常白热化,跟原来做手机一样,两三个人的小团队,买两个方案就能造了。这会对像大疆已有的市场份额造成巨大的冲击,未来消费级无人机将成一片血海。而在工业级领域的我们根本没有这样的顾虑。
零度智控CEO杨建军经典语录(2016年5月):
(无人机安全)这个问题分两个层面,第一个,我们把飞机做得很小,这样的飞机对人体的伤害是远远小于市场上其它任何无人机的,它的危险已经降低到,比如说真的打到手上了,它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,可能是非常轻微的脱皮流血。这种可能性是有可能存在的,所以我们会不断的警示用户,并且这个产品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产品,并且知道无人机在正确的场合下去使用它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有一些配件,比如说保护罩,使用户在室内操作的时候会有一些保护,让螺旋桨不要直接伤害到他。第三,我们还是鼓励用户尽量在室外去用,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定义是在室外的,室内自拍的场景是非常少的,不是那么刚需。
(针对小米无人机)我们的DOBBY和它不是一样的东西。我们的飞机现在是199克,也就是说我们6个飞机和现在的1个大无人机是一样的重量,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讲他其实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品类,我开大货车和我开家用小轿车其实是不一样的,所以完全不存在完整的竞争关系。
疆域CEO陈思达经典语录(2016年6月):
说出现泡沫的人,可能是根据目前的企业数量和无人机销量而言的。但是如果从行业现状来说,无人机远远谈不上火爆。我举个例子,过去O2O、团购比较火爆的时候,市场上有“百团大战”、“千团大战”的说法。无数团购网站拿到了投资,开展业务。还有互联网金融,最火的时候,我相信也有几千家公司拿到了投资。可是你看无人机领域,我可以确定的说,拿到投资的不会超过100家。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不到一百家企业拿到了投资,而且只有大疆一家独大,我肯定不会认为这个行业火爆。无人机行业和一般的行业不一样,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,需要的资金也是非常海量的。但是拿到过千万级投资的无人机公司,也就几十家。所以无人机行业的火爆程度,远远没有报道的那么夸张,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。
基石信息CEO原丁经典语录(2016年7月):
大疆创新在无人机行业是无法忽视的存在,可以说是汪滔创造了无人机市场,同时也引领了当今市场。
无人机市场的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至于这个产业会怎么演进,现在只有初步预想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改变人类活动空间的东西一定有重大的商机,无人机将人类的视角从地面拓展到了高空,这里商机无限。
极翼CEO陈壮坚经典语录(2016年2月):
“无人机从能飞,到飞得稳,再到搭载更多的技术及应用,智能化地实现更多附加价值,这就是空中机器人——无人机的发展”
中国创客“解码人工智能”主题峰会上的共识(2016年9月21日):
2016年9月21日下午,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“解码人工智能”主题峰会上,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和亿航无人机联合创始人熊逸放、佰才邦CEO孙立新、易瓦特无人机CEO赵国成、光峰光电CFO周雪华、乐驾科技CEO马斌斌,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当无人机市场遭遇“死亡潮”的讨论。与会嘉宾认为,只有技术好的无人机公司才能存活下去。不过从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需求来看,无人机行业还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极飞创始人彭斌经典语录(2016年11月24日):
针对大疆发布MG-1S植保无人机,彭斌在朋友圈评论道:“一年就只做了这些的话,很负责人的讲,2017年你们已经提前出局了!”
另外,老鬼(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)关于飞控的经典语录(2016年7月8日):
飞行控制是一种“量体裁衣”的理论分析、方案设计和工程实现技术,从来就没有一套“”全能型“的飞控。飞行控制是一种“增量式”的技术积累过程,安全性或可靠性是第一目标,从来就没有一套“一蹴而就”的飞控。飞行控制是一种面向应用的“持续改进”的技术不断升级过程,需求无止境,技术无终点,从来就没有一套“一成不变”的飞控。飞行控制是一种“低市值高估值”的技术商品,它往往用1%的技术价值体现在小概率时刻,从来就没有一套“低成本”的飞控。同时,飞行控制也是一种“曲径寡欢”的技术形式,万物皆有灵性,需要洗去铅华的虔诚。
2016年12月16日,杨炯在微信公众号上写道:
“如何成为一个飞控算法工程师?我总结的飞控四大算法:卡尔曼滤波,PID,捷联贯导,融合导航。目前这是最核心的算法了,也许你会觉得他们很古董,但是在工业领域一向是够用即可,宁愿发展老技术也不轻易使用新创意的,这跟现在弥漫整个中国无人机行业的浮夸的创新风气完全不同。不要看不起开源飞控,写程序的都是大牛,二次开发会让你拥有对架构的了解,下一步就是深入了解这些具体算法。相关书籍不多,大学课本就行,市面书籍大多蒙人眼球为主。工程算法永远是平淡出神奇,原理越简单越好,但是应用的经验非常重要,这就也牵扯试飞,了解飞机才能搞好算法。卡尔曼就那五条,但是做好估计很难,PID每一级就三个系数,但是几十年了也没有什么最优化理论。当然作为开发算法的工具,熟练掌握c语言,控制律,状态矩阵,MATLAB等等是非常必要的,能够事半功倍。”
最后,还是让我们聊聊“警惕无人机市场的火热”吧,这一点作为2016年出尽风头的臻迪集团创始人郑卫锋,无疑是很有发言权的。“无人机”微信公众号2016年7月8日发文称:
郑卫锋是臻迪科技实际控制人,对于无人机市场当前的火热,他十分警惕。在他看来,不出3年,无人机领域注定是一片红海。“我们做过测算,研发和迭代一款无人机,需要养几十人的团队,开模最少需1000架,从首版到推广,至少需要1个亿左右。”郑卫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 “消费品级的无人机领域,门槛已经被抬得很高。未来2-3年洗牌是必然的,如果谁不能预见到这一点,如果谁的现金流不够强,遭遇大困难甚至半路夭折很正常。”也正因此,郑卫锋非常重视臻迪的现金流,外部融资都是为了其余业务板块的加速拓展。 郑卫锋表示,所谓的无人机快递送货纯粹都是噱头,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是零,地面微波信号遇到楼宇会衰竭,卫星通信的控制的最小距离也有1米多。 “如果说苏宁和国美当初的竞争,是打补丁,那么京东和他们之间的竞争,就是换操作系统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苏宁国美两家盈利十几亿估值也就100多亿,京东年年亏损,估值已达到500亿美金。”尽管臻迪科技只是一家小创业公司,但在郑卫锋眼中,臻迪实际上正是在更换操作系统:从互联网浪潮,向未来的“机器人+人工智能”浪潮演进。而这一未来浪潮将是比互联网大N倍的产业浪潮。未来很可能就是一个计算机房,作为机器人的大脑,外面大量机器人都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,大脑通过注入人工智能,可以瞬间赋予传感器各种智能。